向各类媒体投放虚假广告,虚构“专家”“教授”等身份,售卖宣称能彻底治愈糖尿病的降糖产品。在被害人确认收货后,再通过电话回访诱骗其高价复购其他产品,骗得全国各地被害人14000余人,涉案金额3100万余元,其中大部分被害人是老年人。经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集中宣判两起养老诈骗犯罪案件,系同一犯罪集团以销售降糖产品为名义实施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36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至有期徒刑六个月不等的刑罚,并处罚金。
“专家”失联,老人惊觉受骗
2020年12月,常年受糖尿病困扰的李大爷看到一则电视广告,称公司耗费巨资研发出特效药,可根治糖尿病,拨打咨询电话立享优惠。
李大爷心动不已,立刻拨通电话,对方自称是某知名药企的“方大夫”,可以提供一对一问诊服务。李大爷彷佛遇见“救星”,将自己的病情详细讲给“专家”听,并咨询治疗意见,“方大夫”向他推荐了具有神奇功效的“亿糖肽”降糖药。
尽管这款“降糖药”价格不菲,比正常药店卖的降糖药要贵数十倍,但想到能对病情有益,自己病愈也能给儿女减轻负担,李大爷狠了狠心购买了5个疗程。谁知服用一个月后,病症没有任何好转。恰逢“方大夫”电话回访,李大爷说明了情况,“方大夫”表示,疗效不显著是因为李大爷已经出现了并发症,需要搭配膏药使用,不然血糖控制不住会有严重后果。
李大爷心中一惊,赶忙订购了几盒膏药,“方大夫”详尽介绍了用药说明,并信誓旦旦地保证,过不了多久李大爷的血糖就会降下来。两个月后,李大爷复查血糖却发现不降反升,赶忙联系“方大夫”,但电话那头却始终无人接听,这才意识到自己可能上当了。家人送他去医院,医生告诉他,高血糖拖不得,这些非正规途径购买的药品是骗人的。
高价“特效药”,“变身”都是套路
经审讯,以向某、程某等人为首的犯罪嫌疑人均对冒充知名药企专家、夸大宣传治疗功效、诱骗受害人高价购买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原来,向某、程某等人曾在多家销售公司就职,具备较为丰富的电话销售经验。2020年,向某与一家广告公司达成“友好合作”关系,每月向该公司支付10万元在电视台等各类媒体上投放虚假广告,引诱更多糖尿病患者上钩。经过广告公司的精心“包装”,一盒进价仅需三元至十几元的产品,“摇身一变”便可挂上知名药企品牌的名头,成为价值千元的“特效药品”。
向某等人坦言,现如今保健产品种类繁多,糖尿病患者又多为老年人,只要精心“包装”,刻意夸大功效,再以“专家”、“教授”身份推介,就会备受追捧,尤其是会获得老年人的“青睐”。
李某是该犯罪集团众多“话务员”中的一员,她供述道,一开始自己就觉得这份工作不对劲,单位既无售药资质,也不对人员进行医药方面的培训,卖的药价格还不固定,但想着上头还有那么多人,自己就是个打电话的,拿一份养家糊口的工资,也就不去考虑其他了。李某表示,自己也不知道药是哪儿来的,就是拿着话术和客人谈,判断对方的经济条件后再决定报价,如果对方嫌贵,就再以各种名义降低价格,最终目的就是要卖出去。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2021年4月底,检察机关提前介入侦查,引导侦查机关查明该犯罪集团的组织架构、销售金额、违法所得等情况。
2021年9月,该案移送审查起诉。涉案人员众多,金额巨大,如何认定诈骗金额成了棘手问题。考虑到向某等人是通过快递货到付款的形式发货,检察官迅速引导公安机关调取快递发货电子数据,发现涉及人员逾万名,遍布全国各地,随即开展抽样取证,统计确认其中400多名人员均系被欺骗从而购买向某等人电话推销的产品。
同时,经过对扣押的电子数据进行勘验提取并梳理,将该数据与调取的电子发货数据进行印证,最终精准认定本案的总金额及各业务员所对应的数额。根据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取证规则,调取或者勘验的两组电子数据能够相互印证,涉及的金额可以认定为全案犯罪金额。
审查起诉过程中,检察机关坚持依法从严惩处和全力追赃挽损相结合,充分动员涉案人员积极退赃退赔。截至宣判前,26名被告人主动退出全部违法所得,其余被告人退出部分违法所得,追赃挽损360余万元。
一审法院作出上述判决,宣判后部分被告人上诉,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后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